高校大学,辽宁高校。教育网站。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官方网站。
交流合作/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0年6月2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的签署,将为沈航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必将推动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长期稳定、全面深入的合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每年将出资1000万元支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用于国防重点实验室的研发、国防重点学科的建设以及开展航空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等。
同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的揭牌也将为沈航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搭建新的平台。沈航将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2年3月22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协议,这是继1978年北航派干部援建沈航后的又一次深度人才与科技合作,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北航战略合作的重要部分,标志着两校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在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方面达成了新的共识。
学校简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沈航创建于1952年,是原航空航天部所属的6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现为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设的*一所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是辽宁省省属重点院校,已经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同时也是是辽宁省内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13所高校之一。已经发展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面向未来,沈航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工作,继续弘扬航空航天精神,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把沈航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化航空航天大学。
荣获奖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航现有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五”以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0余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5项;学生在国际和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科技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00余项,其中*奖励70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竞赛成绩位于辽宁省高校前列。
1958年10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就飞上了祖国的蓝天,受到举世瞩目。目前,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近5年来,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年科研经费近6000万元。近5年,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近700篇。
现任领导/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姓名 | 职务 | 学术职务 |
杨凤田 | 校长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维 | 党委书记 | 博士生导师 |
陈保东 | 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 博士生导师 |
钟世库 | 副校长 | -- |
林峰 | 副校长 | -- |
王琦 | 副校长 | -- |
尹峰 | 纪委书记 | -- |
佟刚 | 副校长 | -- |
办学条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位于沈北大学城中央,毗邻道义商业圈,学校占地1835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7.45亿元。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工程训练中心、综合运动场、体育馆和专用体育场地,建有万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系统,建有设施齐全的学生生活区。
现有固定资产12.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84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及文献130余万册,各类报刊3600余种,电子图书20.01万册。该校在校留学生近500人,是辽宁省内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13所高校之一,与韩国航空大学、法国皮卡迪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8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些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600 余人次赴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
现有21个教学单位,在校学生近23000人。
师资力量沈航现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2人(另有在读博士42人)。现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7人,校级教学名师28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国家外专局“千人计划”高层次外国专家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43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296人;辽宁省政府特贴2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相关数据截至2012年底);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近5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600余人次赴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可在8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1个省级特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4个省级培育学科项目,6个省级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局国防主干学科—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现已形成了以“数字化设计制作及虚拟现实技术、航空装备制造技术”为研究特色的“航空宇航”和以“航空信息化支撑平台与信息处理”为研究特色的“信息科学”两个学科群。现有1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国防科工局在该校设立的“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全国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十二五”重大学科平台,其自主研发的我国*架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氢燃料电池,动力无人试验机“雷鸟”于2012年7月试飞成功;“十一五”以来;沈航先后承揽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600项。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500余篇;当前,在校学生规模达2.3万余人,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在校留学生规模达500余人,学校先后与80余个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
专业设置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4个,*特色专业6个,国防紧缺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重点支持专业2个;建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建成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省级精品课15门。在近3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现有省级精品课13门;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局国防主干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7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8个;现有1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国防科工局在该校设立的“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全国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
沈航充分发挥所处地域的优势,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合办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等专业,探索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1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当前,沈航面向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规模达2.2万余人,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名列省属高校前列。
教学建设现有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6项;学生在国际和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科技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00余项,其中*奖励120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竞赛成绩位于辽宁省高校前列。
沈航与法国皮卡迪大学、韩国航空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航天大学和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8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些年来,派出600 余人次赴国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在校留学生500余人。
聘请兰宁格等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实施了“2+2”人才培养模式,与法国艾普萨工程师学院联合培养法国工程师。先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次。
卓越计划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建设项目要求,学校认真总结校企合作经验,组织制定了“卓越计划”培养方案。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该校成为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该校成为全国133所试点高校之一,辽宁省13所试点高校之一。为了推进实施“卓越计划”,学校在“飞行器设计”和“飞行器制造”2个专业“3+1”办学基础上,又启动了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的“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学校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建设。经过几年来的筹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成为试办专业,“交通运输”专业也成功通过验收。王洪飞教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2011年,学校英语四级通过率为68.12%,位于省属同类高校前列。在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航模锦标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16项;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47项。
院系设置截至2015年1月,该校下设20个教学单位;有57个本科专业。
教学单位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院) | 计算机学院 | 民用航空学院 |
安全工程学院 | 机电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能源与环境学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理学院 | 设计艺术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部 |
工程训练中心 | 研究生学院(研究生部) | 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处) |
空军后备军官学院 | 创新学院 |
经济学 | 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学 | 英语、日语、广告学 |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 |
工学 |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
管理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旅游管理 |
艺术学 | 表演、动画、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机械设计及理论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校园文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校徽主体造型是以航天飞机和歼击机的形象抽象组合而行成,并围绕以表示航天科学的卫星形象和椭圆形轨迹。三种不同的航空航天器有机组成一个整体,并构成沈航的英文缩写“SAU”,将沈航的身份信息镌刻于图形之中。航天飞机和歼击机的形象还可以理解为“人”字,借以表达大学教书育人的宗旨。标志背景时间背景是以地球图形为主,与外围的文字环共同暗示出航空与航天的时空象征;并且地球图形可以表示国际化合作与教育交流的意思。标志整体创意围绕航空航天和育人、成长为主题,突出大学的文化特征、办学理念和办学特征。
校训德能并进,勇毅翔远
校风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沈航精神心系祖国、崇尚严谨、坚毅求实、激情进取
校歌为迎接建校60周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面向校内外广泛征集新校歌词曲。对征集到的25首歌词审查、评选基础上,最终确定其中的《梦圆长天》为沈航新校歌。《梦圆长天》由著名词作家邬大为老师作词、著名曲作家铁源老师谱曲、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刘晖制作。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催人奋进。
《梦圆长天》
作词:邬大为? 作曲:铁源
蓝天有一片最美的霞,那是我们亲手浇灌的花。蒲河扎根孕育高飞梦想,大道展翼踏出青春步伐。蓝天有一片最美的霞,那是我们亲手浇灌的花。活力现代把新人培育,喜看桃李正开遍天下。啊!母校沈航,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用生命催开蓝天的奇葩,催开蓝天的奇葩,催开蓝天的奇葩!
北方有一幅最美的画,那是我们共同营造的家。北陵松涛唤起报国向往,青阳碧波描绘飞天神话。北方有一幅最美的画,那是我们共同营造的家。幸福成长为民族昌盛,遨游长天保卫国家强大。啊!母校沈航,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用执着谱写盛世的芳华,谱写盛世的芳华,谱写盛世的芳华!啊!母校沈航,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用执着谱写盛世的芳华,谱写盛世的芳华,谱写盛世的芳华!
社团组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拥有众多社团,在团委的领导下,社团活动十分的丰富多彩。
学术类社团
十月之光哲学俱乐部、国防教育协会。
实践类社团
ETC创新协会、演讲与辩论小组、演讲与口才协会、诚信志愿者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家教联合会、兴科协会、大学生心理协会、启航报社、电子设计创新协会、梦想ING英语晨读社、经济论坛 、创业社团、DIY社团、棋士联盟、军事爱好者协会、绿色家园环保协会、MAAC科技俱乐部、“航宇先锋”青年志愿者协会、奥拓外语俱乐部、数学建模协会、四六级攻坚社。
艺术类社团
皊羽PHENIX现代艺术研究社团、蓝天艺术团、乐队联盟、魔术社团、繁星话剧社、青青草社团、SUPER DANCING、晴空文学社、我行我素、晨曦文学社、大门牙戏剧社、军乐团、FREEDOM COSPLAY社团。
体育类社团
漂移板社团、足尖舞毽球社团、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浴风自行车协会、长跑社团、7G/X-SUN轮滑协会。
环保社团
绿色家园
学术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科研机构根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全国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十二五”重大学科平台,成功研制了三款新能源飞机,其中,我国首型电动双座飞机“锐翔”(RX1E),是世界上仅有的按照美国ASTM标准进行适航审定的四款飞机之一,是国家民航管理局颁发“适航型号合格审定证书”的*款电动轻型飞机。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研机构一览表
类别 | 级别 | 名称 |
实验室 | 部级 | 国防科工委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重点实验室 |
省级 | 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 | |
辽宁省大规模分布式系统重点实验室 | ||
数字化工艺仿真与试验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清洁能源(联合)重点实验室 | ||
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
航空装备制造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 ||
航空轻合金及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 ||
市级 | 数字化制造工艺测试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
工程中心 | 省级 | 知识工程与人机交互技术工程中心 |
辽宁省激光再制造与激光成形技术工程中心 | ||
研究院所 | * | 中航工业沈飞*技术中心沈航研究院 |
省级 | 通用航空研究院 | |
航天技术研究院 | ||
机载设备研究院 | ||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研究院 | ||
材料研究院 | ||
可再生能源研究院 |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院士工作站 |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应用技术研究所 |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专用仪器设备研究所 |
1958年10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飞上了祖国的蓝天,受到举世瞩目。当前,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近些年来,沈航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2012年科研经费达1.4亿元。近5年,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500余篇。
学术资源1.概况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本刊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及时反映航空及相关工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为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服务,为振兴航空工业和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主要栏目有:航空制造工程;知识工程;动力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基础科学;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等。
2.收录情况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刊源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3.基本信息
刊 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主 编:王维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页 数:96页国内统一刊号:CN 21-1358/V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1385
国内邮发代号:8-26
国外发行代号:BM 1947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37号
邮 编:110136
历史沿革/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950年,在年轻的共和国开始全面启动经济建设之初,便将发展航空事业摆在了重要位置。1952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在沈阳开办一所航空学校,使之成为设在北京、南京、西安、沈阳等地的六所航空院校之一,同年确定校名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学校历史沿革情况如下:
时间 | 校名变更情况 | 主管部门 |
1952.08 |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 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 |
1953.09 | 东北*工业学校 | 第二机械工业部 |
1955.01 | 沈阳*工业学校 | |
1956.01 |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 |
1958.12 | 沈阳航空学院 | *机械工业部 |
1959.10 |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 |
1960.02 | 沈阳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 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 |
1962.08 |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 |
1969.03 | 国营第251厂 | |
1972.09 |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 | |
1978.05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1999.04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辽宁省人民政府 |
2002.09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辽宁省人民政府、国防科工委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 |
2008.06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接续原国防科工委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 |
2010.0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
人才培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在58年的办学历程中,几代沈航人秉承“心系祖国,崇尚严谨,坚毅求实,激情进取”为基本内容的航空航天精神,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毕业生近5万人,他们中,有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有千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航先后与30余个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五年来,派出600余人次赴国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在校留学生100余人。